2025养老金调整, 挂钩比例哪几地最低? 养老金4000元的在哪多涨?
- 2025-08-02 20:27:04
- 162
从7月24日起至7月26日,全国已有22个省份公布了2025年养老金调整方案。各地虽延续“定额+挂钩+倾斜”的调整模式,但挂钩比例(按每人基本养老金基数增加的部分)出现明显分化。
小编对信息梳理发现,以下省市挂钩调整比例最低:北京(0.15%)、江苏(0.2%)、安徽(0.3%)为全国挂钩比例最低的三个地区。
可这个设计背后,正是养老金调整“提低限高”的政策核心。通过降低挂钩比例,限制高养老金人群的涨幅,同时配合提高定额和工龄调整,让低收入群体多涨点。
例如:江苏挂钩比例从去年的0.4%降至0.2%,安徽也从0.89%降至0.3%。
此比例下,江苏事退人员月养老金10000元的,此项只涨20元,企退养老金5000元的涨10元,差异缩小了。可见,挂钩比例越“瘦身”,高基数人群的涨幅就越低。
那么,低挂钩如何实现“限高”?三地各有不同的策略
比如,北京采用“双挂钩+控高线”:
除0.15%的挂钩比例外,还设立了一条“控高线”,以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7118元为界线。
高于此线的退休人员,每月仅增加3元;低于此线的则增加18元。假设两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为8000元与5000元,按挂钩比例计算:
高者:8000×0.15%=12元,再因超线仅加3元,合计上调15元
低者:5000×0.15%=7.5元,因未超线加18元,合计25.5元
低养老金者涨幅达0.45%,是高者的近两倍。
江苏则是压低挂钩比例,定额不变:
今年江苏把挂钩比例降至0.2%!
(几乎是地板线),与政策风向相符合,同时维持定额31元不变(这个值得肯定)
且对工龄不足15年的退休人员保底加12元。
举个例子:对养老金2000元、工龄12年的退休人员而言:
挂钩部分仅2000×0.2%=4元
定额+工龄保底合计31+12=43元
合计上调47元
低贡献部分占比超大,显著抑制了高养老金基数的影响。
安徽养老金上调方案,受到网友称赞
强工龄降挂钩:
安徽将缴费年限权重提高,15年内统一加11元,超15年部分每年加0.7元,挂钩比例则压到0.3%。
以两位工龄相同(20年)、但养老金分别为2500元和5000元的退休人员对比:
低收入者:2500×0.3%=7.5元
高收入者:5000×0.3%=15元
两者挂钩部分差额仅7.5元,工龄调整均为18.5元(前15年11元 + 后5年3.5元)差距缩小了。
划重点:养老金4000元企退人员,在低挂钩地区真能“多涨”吗?
表面来看挂钩比例低会拉低调整金额,但对中等偏上水平(如4000元)的企退人员而言,实际涨幅并没有吃亏。
以安徽70岁企退人员为例
工龄30年,养老金4000元:
定额调整:27.5元
缴费年限挂钩:15年×11元/年=11元;超出部分15年×0.7元=10.5元 ,合计21.5元
养老金挂钩:4000×0.3%=12元
高龄倾斜:70岁加10元
总额:27.5+21.5+12+10=71元,
涨幅1.78%
若对比挂钩比例高的新疆(0.55%),同等条件(4000元)退休人员:
定额34元 + 工龄挂钩(15年内6元 + 超15年15元,合计21元)+ 养老金挂钩4000×0.55%=22元 ,总额77元,涨幅1.93%
从数据来看,两者涨幅几乎持平。
可见,低挂钩调整下,养老金差距正在慢慢缩小,这种降比例、强工龄的组合方式,与政策风向相符。
纵观各省方案,挂钩比例普降至0.6%以下已成常态,西藏虽仍然保持1.5%高位(去年1.81%),但通过高原补贴和定额平衡。
说实在的,对养老金偏低的企退人员而言,降挂钩比例算是利好!但工龄单价与倾斜政策(如,河南对90岁老人加发50元,)这些才是更实惠的“加分项”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