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上3500点之后, 为什么还有投资者在亏损?

  • 2025-08-01 15:43:39
  • 744

最近股市形势喜人:上证指数在3500点附近企稳,并连续创年内新高,似乎突破10-8高点3674点指日可待。

全市场成交也在温和放量,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健康走势,市场情绪也不似去年924行情那般火山一样爆发又迅速冷却。

但也有不少投资者感慨:为什么我的账户还停留在3000点,甚至还在亏损呢?

1、对宏观叙事、大变局缺乏信念

投资是认知的变现。

很多投资者对A股还停留在“永远的3000点”“3400点满减”指数“折返跑”这类刻板印象里,没能敏锐觉察到宏观叙事的变化:

外围环境:关税预期钝化,地缘政治风险趋向缓和;

国内基本面:下半年出口回落、稳增长压力下,财政政策有升温预期;

资本市场层面:从市值新“国九条”,到类平准资金带头“长钱长投”,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力度空前;

产业创新浪潮:国产创新药授权出海、AI国产算力需求爆发、机器人商业化加速;

增量资金:国内低利率环境下,“资金盛”遇到“资产荒”,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将引领新一轮“存款搬家”;

外部流动性:美联储降息渐近,流动性溢出预期利好非美新兴市场,尤其是有估值性价比优势的人民币资产,也就是A股H股……

因此指数中枢已经在持续向上抬升,过去三个月以来在“下有底、上有锚”的震荡中完成蓄势,最终在金融、基建等板块的催化下,向上突破关键压力位。

尽管过程有坎坷,估值有波动,指数上方有压力,但在“这次不一样”的宏观叙事中,行情已经走向纵深。

2、没有抓住关键机会

这里“关键”有两个层面:一是关键时机;二是关键板块。

在关键时刻、关键板块保持在场,是我们投资获得收益的重要来源。

今年以来有几波明显的上行阶段:

第一阶段是2月DeepSeek国产大模型横空出世,“科技叙事”的中国AI重估行情;

第二阶段是4月7日以来的“TACO(总是认怂)”填坑行情,关税引发市场恐慌急跌后,“类平准”长线资金借道ETF出手托举;

第三阶段是6月以来的结构性轮动行情,“稳定币”“反内卷”“中报预告业绩大增”等热门板块接力上涨。

每个阶段都有领涨主线和对应的ETF,如年初的恒生科技指数ETF,4月的科创100ETF、恒生医药ETF,6月的金融科技ETF,7月的创业板ETF、5G通信等。

相比个股,ETF在行情爆发时刻,更有优势:仓位超九成,能快速跟上行情;当个股涨停无法买入,投资者不符合科创板/创业板个股参与条件时,ETF给投资者提供上车机会;ETF间接持仓一篮子个股,能分散单一个股波动的风险;ETF资金门槛低、费率也低还免除印花税,参与性价比更高。

3、不敢买、拿不住,反复横跳

指数在3500点附近的冲关行情,有一个显著特征:行业轮动特别快。

有的投资者看到自己持仓不涨,求胜心切,为了追赶风口,频繁切换、反复横跳,结果“两边打脸”——

买了就跌、卖了就涨!

这些投资者没有搞清楚本轮行业轮动的本质:在上方压力位下,AI、创新药等成长板块情绪亢奋之际,不愿离场的资金阶段性“高切低”,围绕安全边际高的“高赔率”方向做多。

哪些方向是高赔率呢?时间上连续调整了三年以上、空间上接近于“跌无可跌”,基本面有触底反转预期或者政策层面有催化,类似于券商、有色、基建这样的低估值方向。

实际上,我们回顾A股历史上的慢牛行情,“消灭低估值”都是必经阶段。

因此,与其丢西瓜捡芝麻,不如左侧守仓,持股待涨。

在“我在____躲牛市”的玩梗中,已经有不少低估值板块完成了反转。

4、等待盈利拐点,担心高位站岗

3500点上方,怀疑声依然没有消退:“基本面拐点未现,上涨是否真实?”“现在入场,是不是要高位站岗?”

首先,放眼全球市场,基本面改善都不是指数走牛的必要先决条件。

比如2012年的日本股市,2009年的美国股市,在流动性充裕和合适的估值环境下,都领先经济,先见底回升。

A股历史上也至少出现过4次:上市公司基本面(ROE)尚未显著改善,但各类增量资金在强烈预期驱动下形成合力,推动市场连续大涨。

至于“3500点焦虑症”,又该如何治愈呢?

我们最近两年一直倡导的“杠铃策略”依然有效。

也就是说,在杠铃的两端下注,即杠铃一端配置进攻类资产、博收益弹性;另一端守防御类资产、应对不确定性风险。

1)弹性一端:

主线聚焦中长期产业趋势明确的高景气方向,如AI算力、医药等,逢低配置;阶段捕捉中短期低位轮动的机会,如军工、金融、有色、基建等,顺势而为。

相关ETF:恒生科技指数ETF(513180)、恒生医药ETF(159892)

2)防御一端:

抱守红利、现金流策略,不受经济周期和科技叙事波动的影响,永续经营、并且稳定分红的行业。

相关ETF:自由现金流ETF(159201)港股央企红利ETF(513910)

风险提示: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,观点仅供参考。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,不作为投资依据。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,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。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
自由现金流ETF、港股央企红利ETF风险等级为R3(中风险),其余基金风险等级为R4(中高风险),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。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,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、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。作为指数基金,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、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、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。

此外,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: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、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。

T+0特别风险提示:恒生科技指数ETF、恒生医药ETF作为跨境ETF,实行T+0回转交易机制(即当日买入,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),资金运作周期缩短,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。恒生科技指数ETF、恒生医药ETF投资于港股市场,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、投资标的、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,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、汇率风险、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。

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,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。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。